大自然裡沒有所謂的「廢棄物」,在「食物森林」可以得到證明:所有的產出──包含落葉、落果、枯枝、過老的葉菜和雜草等──都可以就地堆肥,重新成為土壤的一部分。落葉枯枝變成有機肥既可以減少垃圾量,也可以讓資源和養分就地循環,避免添入外購的化學肥料,連外購的有機肥也省了!
食物森林示範地中有4個用竹片編成的落葉堆肥簍,專門回收示範地內產出的有機物。大家可以聞聞看,堆肥簍並沒有異臭味。許多人以為堆肥會有發臭、長蟲的困擾,但其實只要控制好堆肥原料並拿捏好比例,這些擔憂可以輕鬆避免。示範地的堆肥簍並沒有家用廚餘或熟食,只限定示範地內產出的葉菜、枯枝和雜草。梧桐基金會已舉辦多次實務工作坊,教導民眾正確的堆肥方式。食物森林是最短距離內的循環再利用案例,非常簡單就可以做到垃圾零產出。
2017年的第一場工作派對 ,參與者有熱情的民眾、法國樸門志工、新竹市長一起參加,大家除了工作之外,還一起享用土地上和桌上擺放的豐盛食物。當天我們一起學習將不要的菜葉果皮變成寶,包括堆肥和環保酵素。
(一) 食物森林示範地志工隊隊長歡迎各界參與
(二) 來自法國的樸門志工克萊解說堆肥製作(註,克萊自2017年2月正式成為梧桐基金會成員)
製作堆肥的重點是掌握碳氮平衡,因為推肥材料是靠微生物分解,而微生物的運作是仰賴碳材料作為結構以保持空間讓空氣和水流順暢,氮材料作為營養源讓微生物正常的代謝繁衍。碳和氮缺一不可,如果不平衡則不會達到很好的效果。平衡的堆肥裡,碳和氮的比例大約是1比1到1比2。
碳材料大多是較硬的深褐色的有機勿,例如乾樹葉,樹枝,稻草,報紙,硬紙板。
氮材料大多是軟的、綠色的、含有水分的,例如果皮,雜草,菜葉。
微生物的生長需要適當的溫度,太冷太熱都不適合,所以在層層的碳氮原料上面,最後再擺放厚紙板保持溫度,以提供微生物生長的環境溫度。
要注意的是有些材料不適合放太多,例如柑橘皮含有柑橘精油,如果太多會抑制微生物生長。
(三) 志工及民眾一起製作堆肥
做法 :
- 先加入雜草、菜葉
- 再加入剪成小段的枯枝、乾落葉
- 再加入各式紙類
- 繼續重複層層堆疊生葉菜、枯枝乾葉、紙類
- 加水
- 蓋上厚紙板保持發酵溫度,等待
(四) 林智堅市長前來採收他和環保署長兩個月前一起種下去的芥菜
(五) 市長參與製作環保酵素
純天然的環保酵素用途廣泛,可以在洗衣時放入洗衣機內軟化衣物,放入馬桶水箱淨化水質,甚至可以加入洗澡水中。總之,環保酵素具有清潔,除臭及防蟲的效果。
材料: 果皮、容器、紅糖
做法 :
- 先把水和黑糖倒進容器裡,大約7分滿。
- 攪均。
- 加入果皮後蓋上容器蓋。
- 容器口留些空間,以防止酵素溢出。
- 把容器蓋緊。
- 每天打開瓶口,把浮在液面上的果皮往下壓。
- 大約三個月後就可過濾雜質,開始享用自製的環保酵素。
(六) 分享